5 年,只是历史长河中一个短暂的瞬间。在东部水泥市场烽烟四起的时候,中材独辟蹊径转战西北,从零起步,5 年时间即打造出一个“中材时代”。先取天山,再并赛马,又成功控股祁连山,在兼并重组的道路上,与国家政策导向保持高度同调,以富有前瞻性战略取胜的中材集团演绎出了一段荡气回肠的经典。
1.入主甘肃 中材水泥西北称雄
苍莽祁连山脉,今日风起云涌。年终岁末,甘肃兰州--12 月27 日,中材集团旗下的中国中材股份与甘肃省国资委签署股权受让协议,中材股份成为A 股上市公司“祁连山”实际控制人。在甘肃省委书记陆浩、省长徐守盛,中材集团董事长兼中材股份董事长谭仲明、中材集团党委书记于世良等人的见证下,中材股份总裁周育先、甘肃省国资委主任马艾武、祁连山公司董事长杨皓作为三方代表签署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协议。
同日,谭仲明与甘肃省副省长石军分别代表中材集团与甘肃省政府在兰州签署新的战略合作协议,这是在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取得积极成效的基础上,双方战略合作的进一步升级。
28 日,中材天水两条日产2500 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一期工程竣工点火。 至此,中材在甘肃的水泥产能达到1500 万吨以上。
此前的2008 年7 月,中材集团呼应甘肃省“工业强省、引强入甘”战略,双方签署第一份战略合作协议。6 月,中材集团投资5 亿多元,成为祁连山水泥第二大股东;8 月,中材科技甘肃酒泉年产500 套复合材料风电叶片项目第一期工程叶片下线,第二期项目建成后将形成1000 套以上生产能力;年底前,白银日产5000 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顺利,将于明年上半年建成投产。至此,中材集团在甘肃各项投资已超过20 亿。这些项目的陆续建成投产,标志着中材集团与甘肃省战略合作进入了“黄金时期”。
此次中材集团控股祁连山,占有51% 股份,更加稳固了中材集团在西北水泥市场的霸主地位,标志西北水泥从此步入“中材时代”。西北水泥市场,从此一统天下。
2. 把握战机 天山、赛马尽收囊中
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央企业,中材集团一贯强调产业的发展导向在市场,根基在地方。哪里有市场、有资源、有适合又快又好发展的环境,中材集团就在哪里生根、发展。天山股份是中材集团进军西部的第一站,也是重要的一个平台。作为局外人,我们无从得知中材的西北战略是从何时开始酝酿的,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股市风波,显然加速了这一进程。
天山水泥是建材行业的重点企业,是新疆最大的水泥上市公司,占据着疆内最大的市场份额,其高标号水泥一直是新疆各大重点工程的首选产品,其市场还辐射到周边的青海、甘肃等地,经营状况一直良好。2004 年,天山股份突然遭遇“德隆危机”,运营形势急转直下,股市危机甚至一度影响到了新疆自治区的社会稳定。危难之时,中材集团先施援手,在没有得到任何承诺的情况下紧急拨出巨款支援自治区政府和天山股份,很快恢复了公司的经营,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中材集团“先化解危机、后并购重组”,得到了新疆自治区的高度认可,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给予高度评价。为了使新疆建材产业更快更好发展,新疆自治区政府将其所持有的全部建材产业资产--天山建材集团47.31% 的股权,全部无偿划拨给中材集团。重组后,中材集团从资金、技术、人才、发展战略、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予天山股份大力支持。新投资建设水泥生产线总产能679万吨,相当于原公司总产能的60%。天山股份重组后很快扭亏为盈,资产价值迅速提升,总市值比2005 年增长超过6 倍。
天山股份是中材集团进军西部的第一站,也是重要的一个平台。从此,中材在祖国的最西端建立起第一个坚实的桥头堡。
中材集团重组天山股份的出色业绩,引起了宁夏方面的高度关注。为了快速发展宁夏经济,大力发展水泥产业,同时受新疆成功经验的启发,2007 年5 月20 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决定,将其所有的建材产业资产--宁夏建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51% 股权,无偿划拨给中材集团。随着此次股权划拨,中材集团成为上市公司宁夏赛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中材集团控股后,中材股份迅速增资10 亿元重组宁夏建材,支持其在做大做强宁夏区内企业的同时,加速向区外水泥市场发展。至今,已投资建设7 条水泥生产线、粉磨站和4 座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这些新建项目竣工后,增加水泥生产能力700 万吨,相当于再建了一个宁夏建材。对此,宁夏自治区领导高度评价,党委书记陈建国在《宁夏建材集团改革发展情况汇报》上批示:“宁夏建材集团的实践,再次说明自治区国有大企业与中央企业重组是正确和成功的。”随着兼并重组的稳步推进,中材的西北区域水泥战略逐渐成形,业内人士和媒体也由此揣测中材的方向。正如人们所分析的那样,位于甘肃的祁连山水泥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拿下祁连山,不仅可以将西北市场连成一片,更可以以此作为新的战略前线,在稳固后方的基础上,挺进陕西、内蒙市场。
2008 年年底,国家出台4 万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特别加大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祁连山的战略价值更加瞩目,这也引起了国内其他水泥巨头的极大关注。业内先后传出有海螺、中国建材等大型水泥集团与祁连山重组的消息,各种传言不绝于耳,充斥于各种媒体。
3. 成竹在胸 中材成功登顶祁连山
甘肃位于连接新疆、青海、内蒙古、陕西、四川五省区的交通枢纽地位,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在陆续控制了天山股份和赛马实业两家上市公司之后,进一步控制甘肃水泥市场已是势在必行。“祁连山”是甘肃、青海地区最大的水泥生厂商,水泥总产能超过1000 万吨,占甘肃省水泥总产能的40% 以上,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12 家“全国大型水泥企业”之一,居区域绝对领先地位,竞争优势非常突出。控股“祁连山”,就等于控制了整个的甘肃市场。
实际上,早在2007 年,中材集团就已经有牵手“祁连山”的意愿;2008 年3 月,更是卷入祁连山增发的传闻,并一度与海螺、中国建材等水泥巨头展开竞争。由于甘肃省国资委对于放弃控股权“心有不甘”,与中材集团一贯秉承的“绝对控股”战略相悖,致使中材集团暂时“搁置”联手“祁连山”。但是,中材称霸西北水泥市场的战略目标一点儿没有改
变!中材集团所规划的版图是将新疆、青海、甘肃和宁夏连成一线,绝对掌控并在这一区域发挥最大的话语权。在这样的战略眼光下,甘肃地区必然成为中材集团突破西北水泥市场的关键目标。在巩固新疆、宁夏水泥市场的基础上,中材集团迅速布局甘肃、青海等地,相继与甘肃兰州等9 个地级市政府多家水泥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通过其控制的赛马实业在甘青地区实施大规模新建产能计划,直接威胁祁连山的区域市场,并呈包围之势。兵临城下,加之祁连山水泥的部分矿山资源掌控在中材手中,此时“祁连山”归属中材已是大势所趋。
2009 年6 月,中材介入“祁连山”非公开发行,中材出资5.0105 亿元,以每股9.11 元价格认购5500 万股,占祁连山发行股本的11.58%,成功成为祁连山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甘肃省国资委仅差1.2 个百分点。
随着国家对水泥新建产能进行严格控制,特别是38 号文下发之后,水泥行业调控越来越紧,水泥企业之间合纵连横已经是必然选择。
2009 年12 月28 日,甘肃省国资委与中国中材集团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中国中材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受让的方式获得建材控股( 祁连山实际控制人)51%股权。祁连山同日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由甘肃省国资委变更为中国中材。
对此,中材集团董事长谭仲明表示,实现对西北区域市场的有效整合,是中材实现北方最大水泥制造商战略目标的核心步骤。2011 年,中材集团水泥产能将超亿吨!
在中材水泥西北战略完美收官之时,西北水泥步入“中材时代”之后,中材,剑指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 《中国建材》2010第1期